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中国巨石高质量“跃迁”踏上新征程

2022-11-04 16:33:32 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

几天前,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迎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今年1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02亿元,同比增长16.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17亿元,同比增长28.17%,再次刷新历史最好业绩。

在疫情此起彼伏、市场变革动荡、俄乌冲突爆发的大环境之下,中国巨石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报表给出了最好的回应。

连年创下的最佳业绩彰显着中国巨石成长的神奇魅力——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纷繁复杂,无论改革创新攻坚突破如何艰难不易,走在先行路上的中国巨石,始终保持着锚定高端的定力、坚持创新的活力、加大智造的动力,不断增强着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实力。

如今,站在新时代的潮头,中国巨石制定了新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十四五”期间,公司将以“材料创新为高质量发展作贡献”为使命,以“保持全球玻璃纤维工业的领导者”为愿景,以“制造数智化、管控精准化、产销全球化、发展和谐化”为战略举措,在继续实施以国际化为重点的第三次创业的同时,重点推进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创业,实现由大到强大的转变、由强大到伟大的跨越!

承载着光荣与梦想,中国巨石高质量“跃迁”踏上新征程。


链主企业的引领

提升供应链韧性

“很感谢我的团队和供应商们的支持,让巨石即便在今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依然保持满供!”回忆起上半年的那段不寻常经历,中国巨石采购供应部总经理沈伟锋满是感触。

中国巨石是连续生产型企业,生产线一旦开机必须24小时不停作业,一旦停减产,公司将面临巨大损失,这对原材料的供应提出了超高要求。然而去年四季度以来,能源“双控”、矿山环保整治、上海疫情及全国疫情多点散发、物流受阻,加之俄乌冲突,导致国内外原材料紧缺,要保证上游原材料源源不断满足企业24小时生产需求,谈何容易?

压力史无前例,挑战前所未有!

面对重重困难,迎难而上的巨石人也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首先是主动寻源与开发。公司采购供应部专门成立战略开发团队和建立“五有”样品跟踪机制,排查紧缺与瓶颈清单,通过主动寻源和开发替代供应商,拓宽供应途径。两年来,尝试新原料试样363个品种,完成批量使用157种,成功开发74家原材料合格供应商。

其次是敞开大门公开招标。中国巨石通过公司官网、采购公众号、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建材集团招标采购管理平台等公开采购清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供应商“来者不拒”,并安排专人对接。通过这一方式,共有601家供应商主动找到巨石,其中132家成为巨石合格的供应商。

在与众多供应商对接的过程中,沈伟锋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内蒙古一家供货商,因港口疫情、水运受阻,不顾自身运输成本增加,毅然更换汽车运输,只为保障巨石原材料按计划送达;重庆一家供货商,因遭遇长江枯水期,船舶运力大幅下降,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但依然按时准点为巨石供应原材料;浙江一家供应商,疫情期间千方百计从上海抢运了工程急需的控制柜……

供应商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在今年上半年疫情最严峻的时候,物流严重受阻,很多货车司机担心隔离等原因,“不敢来”也“不愿来”送货。为此,中国巨石党委专门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突击队,在桐乡一线交通卡点靠前协调,帮助货运司机办理手续,全程闭环护送到公司仓储中心,再送回高速路口,让原材料及时入库,为生产保障了“粮草”。

巨石志愿服务突击队的真情服务,让很多货车司机只要是巨石的货,都抢着来送,“巨石像家人一样对我们,我们也愿意为巨石付出辛劳。”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协同、生态的竞争。越是困难、越要携手,‘强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沈伟锋说,在不断的合作过程中,巨石还通过强大雄厚的资金实力,帮助上游供应商攻克难关,为他们锁定和储备资源提供帮助,建立供应链命运共同体。

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的同时,中国巨石产业链也在压力下不断强劲。中国巨石全球营销总监张志坚表示:“即便全球经济错综复杂,但今年3、4月,公司外销依然创下历史新高。

究其原因,张志坚归结为四个方面,首先,巨石作为链主型企业的优势不断显现。在桐乡本地,巨石构建起一条竞争力强的新材料产业链。比如从中国巨石到振石集团华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不过一两公里路,一旦发生疫情,双方互为产业链上下游,可将影响降至最小。目前,桐乡本地已有几十家围绕着玻纤材料的上下游企业,一条产业链逐渐成形。

其次,巨石越来越多的定制型产品让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越来越具有黏性。

第三,巨石在全球拥有完备的物流网络,不仅在埃及、美国设有公司,而且在法国、德国等地设有销售网点,可以在最短时间实现全球供货调度。

最后,巨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一旦国内受疫情影响,产业链受阻,我们可以迅速完成所有生产线人员、工艺、设备的调整,使之适应海外订单需求。”张志坚表示,疫情突发的2020年,公司就曾根据各大市场需求变化,探索全球产能的快速调整,一度将海外市场占比下调至30%。去年,随着海外市场逐步复苏,这一比重又及时上调至35%,今年再次达到45%。

创新企业的进击

锚定制造高端化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前不久,一款长123米的风电叶片成功下线,成为全球最长叶片,而这块叶片的主材料就来自中国巨石。

风电叶片长度提升,重量也将随之增加,会增加叶片运输与安装难度,以及增加风力发电机组载荷重量。因此风电叶片材料创新需求迫切,风电纱性能要求不断提高。

“我们的E8玻璃纤维是目前全球风能领域应用范围最广的产品,其中超高模量风电叶片用纱E8-390,具有优良静态力学性能以及抗疲劳性能,已批量用于制造长达99米的11兆瓦级海上风电叶片。”中国巨石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顾桂江介绍,“E8、E9是全球弹性模量最好的玻璃纤维,符合百米以上的风电叶片要求。而实现超大池窑生产后,意味着我们E8玻璃纤维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近年来,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对高性能玻纤的需求迅猛增长,然而,此前高性能玻纤配方一直由美国大公司垄断,而且由于没有突破技术瓶颈,一直未能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

“开发大规模生产的高性能玻纤,对于推动玻纤行业转型升级和复合材料产业提升至关重要。”中国巨石的决策者们决定打好主动仗,集中力量经多年技术攻关,优化配方设计与化学结构,在玻璃纤维产业上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应用,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使高性能玻纤在复材行业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为国家提供了优质的基础材料。

多年来,中国巨石依靠创新战略,通过自主创新、产学研联合创新、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方法,在应用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技术储备、前沿技术预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逐步建立了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产业链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实现从技术跟随者到技术引领者的蝶变,引领世界玻纤工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巨石已经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技术,如超大规模玻纤池窑结构、立体式纯氧燃烧技术、矩阵式大功率电助熔技术、弥散增强漏板技术、数字化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全自动物流输送技术、浸润剂多组份复配技术,E6、E7、E8等一系列高性能玻璃纤维,使企业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站上了玻纤技术的制高点。

今年,在复杂的经济背景下,中国巨石的创新引擎更强劲。年初,公司以最高级别召开创新大会,针对产业未来发展需求、卡脖子难题等,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要求,发布13个揭榜挂帅项目和160个重大技术难题,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54个重大技术难题预计将于今年完成,较去年完成数提升50%以上,同时今年一般创新项目完成490个,较去年提升60%以上。

依托强劲的创新能力,如今,中国巨石高端产品销售比例不断攀升,今年预计突破90%。同时,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下的需求增长,作为公司“十四五”期间的“三驾马车”——热固粗纱、热塑短切、电子薄布的市场占有率均不断提升。

智造企业的洞见

数字赋能强生产

今年7月,中国巨石智能制造基地第4条生产线全线投产,至此整个基地全面完成建设,年可生产电子布9.5亿米,推动巨石继成为热固粗纱全球第一、热塑短切全球第一后,再次登上电子布全球第一的宝座。

比产能第一更让巨石人骄傲的是,在中国巨石智能制造基地,智能化的热潮翻涌:

在占地20万平方米的生产线,配置了超1000台的各类机器人,全流程建设了智能输送装备,基本看不到人的身影,只有工业机器人井然有序地穿梭在车间,精准无误地完成物料运输和装卸。

拔筒机器人和吊挂系统高效合作会将玻纤原丝精准投送到烘箱站台;板链机器人会将烘干的原丝自动运送到不同的包装线;智能机械臂负责把原丝搬运到对应检装工位;AGV机器人和摆托机器人的任务是把通过智能检测合格的产品运输到全自动包装线完成最后的包装并运送到智能仓储中心。

在未来工厂的生产线,简单重复和高频高强度的作业已由高精尖的机器人代替操作,传统的劳动力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与一线生产车间遥相呼应的是基地的智能控制中心,这里是这座未来工厂的“数字大脑”:几百平方米的控制中心内,硕大的显示屏布满了整面墙壁,显示屏上密集的数据图表正在对生产的各类数据进行全域追踪、实时更新,分门别类对生产线的工艺、质量、能耗、效率等近百项指标进行数字化、可视化的全流程监控。操作台上安装着20余台电脑,却只有两名管理员。


“未来工厂不仅是自动化和零员工,还是模式创新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让生产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得到进一步优化。”中国巨石信息技术中心主任于亚东介绍说,“对于玻纤核心工艺装置,如窑炉,我们的工程技术单位研发了多套先进控制的工业软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算法模型,对窑炉熔制效率进行感知,根据自动计算结果并调整窑炉热能结构和辅助工艺,从而精准控制炉温和燃烧,保障玻璃液质量,同时充分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这些数据不仅会因为季节温度变化,而且还与窑炉使用时间有关,是一项精密的控制工程,而在多年前,这项技术还没有形成闭环控制,需要通过人工凭经验进行调节,时常带来大的波动和变化。”


自2018年起,巨石开始重点推进以“数智制造”为核心的第四次创业。仅用4年时间,巨石就在桐乡建成了4条超大型增强型玻璃纤维生产线和3条超大型电子级玻璃纤维生产线。仅细纱生产线织布这一个环节,智能工厂能实现1个人管50台机器,生产风险减少、产能大幅提高、成本明显下降,过程控制也更加精细。经测算,中国巨石智能制造基地生产效率较同行业平均水平提高30%以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更让人引以为傲的是,中国巨石的智能制造已从桐乡总部推广至成都、九江、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埃及苏伊士等生产基地,实现巨石全球所有生产基地共用“一个平台”,同享“一套标准”,可以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实现数字赋能下的制造智能化、产销全球化、管控精准化、发展和谐化。同时,巨石还积极推动产业链智能化,帮助下游企业提升智能化水平。

数据显示,中国巨石的人均产能持续攀升,目前已达到500吨,较10年前提升了50%以上,遥遥领先于全球行业平均水平。

龙头企业的担当 

绿色低碳快转型

进入“双碳”时代,世界经济从能源的资源转型逐步走向能源的技术依赖。我们从一组数据可以窥见中国巨石的转型成效:生产1吨玻璃纤维,巨石能耗仅为0.28吨标煤,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此前,生产1吨玻璃纤维理论上需要消耗标煤量为0.55吨左右。

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巨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毓强就在企业发展的“四不”原则里明确始终坚持“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和“不以浪费资源、破坏生态为代价”,时刻警醒着巨石人做好环保工作。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巨石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结合公司发展实际,制定发布了《绿色低碳发展报告》,进一步落实企业“双碳”目标与发展战略。通过全面部署,中国巨石五大生产基地已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的绿色环保管理体系和专业化的环保队伍。

如今,绿色环保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巨石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巨石生产基地,还是在办公大楼内,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绿色办公、低碳出行的节能环保动人画面。“以我们桐乡生产基地为例,基地约43万平方米的屋顶,早已实现了太阳能光伏板全覆盖,每年可发电近5000万千瓦时,且全部返用于生产,而且我们的新大楼连自行车棚、会议中心也都以‘能装尽装’原则装上了太阳能光伏板。”中国巨石设备环保部总经理厉一丹介绍。

为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巨石自主开发无硼无氟高性能玻璃配方并进行系列产品的产业化应用,不仅实现了环保低碳,还节约了矿产资源;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巨石采用世界先进的绿色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通过智能化监管,将所有数据实时管控,有效实现了玻璃纤维高效、低耗、环保生产;吨纱产品综合能耗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废丝回用率100%,污水实现零排放,废气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排放标准……绿色,可以说是巨石发展历程中最亮丽的底色。

同时,巨石鼓励和支持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研发、生产、物流、客户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不断做优源头、做精过程、做硬结果。“在我们生产基地每条智能化生产线的末端,都配有一套废气全干法治理、固废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借助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工业废物的产生与排放。”厉一丹介绍,用了全干法治理后,废气的处理效率可以达到99.9%,这只是巨石众多的环保工艺突破点之一。

正是借助全员低碳环保的氛围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巨石实现了“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气无臭味”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摘自:读嘉•财经